畢業論文清冊

畢業年度

姓名

指導老師

              

2017.06

黃品慈

黃俊豪

從計劃行為理論觀點探討女大學生之月亮杯使用行為意圖及不同經期用品使用者之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比較分析

2017.07

黃詩茹

黃俊豪

台灣年輕男性間性行為者之身體意象與危險性行為:以性刺激尋求傾向分層之比較分析

2017.07

李旻融

黃俊豪

運用計劃行為理論探討臺灣年輕男性間性行為者若HIV篩檢結果為陽性時之就醫意圖

2018.04

林倩宇

張書森

臺北市432個里的自殺空間分布、相關變項與不平等

2018.06

葉名晧

陳端容

探討北北宜國中生班級網絡位置與其物質使用之關係

2018.07

姜力維

黃俊豪

國中生達到每週身體活動建議量之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

2018.07

蘇芷嫻

陳端容

國中生的同儕關係與攝取含糖飲料行為-社會網絡觀點

2018.07

徐嘉賢

黃俊豪

運用計劃行為理論探討台灣年輕男性間性行為者使用愛滋唾液快速自我篩檢之意圖

2018.07

陳怡君

張書森

在醫院進行簡短心理介入以減少重複自傷的可行性:病人感受之質性研究

2018.07

黃巧葳

黃俊豪

臺灣國小高年級學童家長進行家庭性教育之行為意圖:以理論為基礎之探討

2018.07

林冠妤

黃俊豪

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台灣大學生每日食用早餐之意圖及其食用早餐頻率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關聯

2018.08

陳叙良

張心潔

在台印尼移工之社會關係初探

2018.08

許學旻

陳端容

醫師之溝通策略—以醫學中心之眼科門診為例

2019.01

牛傑柔

陳端容

乳癌病友自覺疾病歸因與行為改變關聯之探討

2019.06

梁雅綸

張書森

新北市自我傷害與自殺之空間分布與相關因素

2019.06

林雅萱

林煜軒
張書森

臺灣版食物成癮量表發展之研究

2019.07

張一心

黃俊豪

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臺灣醫護人員執行手部衛生意圖之相關因素

2019.07

陳柔慈

張書森

媒體報導名人自殺的影響:臺灣安心專線來電之混合方法研究

2019.08

簡君芮

張齡尹

臺灣北部青少年家庭社經地位與睡眠問題之關係:探討親子關係的調節作用

2020.01

許子維

張心潔

以弱勢社區為場域:探究參與鄰里組織「孩子」之社區感和集體互動經驗

2020.07

李佩璇

黃俊豪

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高中女校學生之戴套意圖:檢視性取向與性別氣質之調節作用

2020.07

楊雅荃

陳端容

國中生身體意象、人際關係、飲食行為與飲食失序關係研究

2020.07

陳佩欣

張齡尹

青年約會暴力受害經驗在性少數與異性戀間的不平等:以憂鬱症狀為中介變項

2020.07

廖靈昱

黃俊豪

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比較台灣之男女中學教師達到身體活動建議量之行為意圖與相關因素

2020.07

何懿庭

黃俊豪

從計劃行為理論觀點探討臺灣男性間性行為者使用愛滋血液自我篩檢之意圖

2020.08

劉雅齡

官晨怡

老年社區健康活動參與經驗之質性研究:以性別觀點切入

2020.12

林奕任

官晨怡

高風險性的虛擬空間? 臺灣男同志使用手機交友軟體的愛滋風險與避險策略

2021.01

張之瀚

黃俊豪
張書森
張齡尹

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探討台灣年輕男性間性行為者藥愛之意圖及相關因素

2021.01

吳慕皿

張齡尹

成年早期螢幕使用時間發展軌跡:青少年期社會資本的影響

2021.02

黃中

張書森

台灣版失智症家屬汙名量表之發展

2021.02

郭舫岑

黃俊豪
張齡尹
張書森

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台灣大學生每週飲用含糖手搖飲料之意圖

2021.02

呂芃樺

官晨怡

素食母職的營養實作:母親責任與個人價值的協商

2021.05

何宜荃

黃俊豪
張齡尹

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臺灣大學生機車酒駕之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

2021.06

沈家陞

張書森

社會資本與自殺意念的關聯性:以多階層模型分析臺灣2018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資料

2021.07

高鈺玫

張書森

一般民眾對自殺風險的助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臺灣全國電話調查

2021.07

曾琳雯

張書森
張齡尹

以世代研究探討復原力是否調節兒童時期家庭失能軌跡與青少年自殺意念的關聯性

2021.07

林筱雅

張齡尹

親職壓力與兒童內外化行為問題之關係:探討睡眠問題的中介影響

2021.07

林孟儒

張齡尹
黃俊豪

臺灣大學生睡前手機使用與睡眠品質: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之介入研究

2021.10

柯咨羽

官晨怡

男性接種HPV疫苗之初期推廣:資訊建構與使用者詮釋

2022.01

邱孟柔

張書森

老人自殺的生物、心理與社會風險因子:台灣台北市之世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