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2024/01/31
【行社講座報導】2023.12.21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公衛學院林賢璋教授分享

作者:臺灣大學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碩士班 黃筱珊 同學

 

2023年12月21日,本所榮幸邀請到現任職於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布魯明頓分校公共衛生學院的林賢璋教授來本學院進行演講。林教授先後獲得臺灣大學的經濟學和社會學學士學位、經濟學碩士學位,之後赴美國密西根大學,獲得應用經濟學碩士,以及醫療政策與管理與藥物治療結果研究方向的博士學位。博士後期間,他在密西根大學繼續進行藥物流行病學和眼科醫療衛生服務研究的博士後研究。

 

林教授的研究橫跨了多個公共衛生領域,包括健康服務、政策、藥物使用健康、健康行為等,研究主題主要聚焦於藥物與物質使用相關政策對物質使用/誤用行為的影響和形塑:包含電子煙使用行為、醫師開立鴉片類止痛藥行為,與病人鴉片類處方止痛藥的使用與誤用行為等等,且已在多本SCI、SSCI期刊上發表過百篇論文,並擔任美國健康行為學會院士和現任主席。

林教授的這次演講主題是「鴉片類止痛藥疼痛治療的起始與自殺死亡:觀察性資料為分析基礎的模擬目標試驗(The Effect of Initiating Opioid Pain Pharmacotherapy on Suicide Mortality: An Emulated Target Trial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研究人群為美國的退伍軍人,由於他們長期遭受慢性疼痛、創傷性腦損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憂鬱,與物質使用疾患等問題的困擾,這些情況都比平民人群更為嚴重,因此會顯著提高自殺傾向和自殺行為的風險。鑑於退伍軍人常會被處方鴉片類止痛藥和苯二氮平類藥物,研究希望評估這些藥物對退伍軍人全部死因(特別是自殺)的影響,以獲得藥物療效的因果效應估計值。

 

為了從觀察性數據中推論出因果結論,林教授參與的研究團隊模擬了一個假想的隨機對照試驗,設定了收案標準、追踪開始時間、治療分組,以及結果評估等元素,使觀察性研究接近隨機對照試驗。此外,通過機率倒數加權方法,研究有效地控制了時變因素的影響。而在此項試驗中需要注意的是,包括定義「長期使用」鴉片類止痛藥,是否需要慢性疼痛診斷,以及如何判定自殺傾向等問題都非常複雜,且對正確評估因果關係帶來挑戰。這項研究為利用觀察性數據進行嚴謹的因果推論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鑑的範例,並深具啟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