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2022/10/31
【公衛學院2021-2022年報】本所張書森教授: 研究給生命再一次機會:農藥管制與自殺防治

文章出處: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21-2022年報

 

 

本所張書森教授研究成果  研究給生命再一次機會:農藥管制與自殺防治 

 

 

長期以來,台大公衛學院關注大眾心理健康並投入相關研究,近年來更發表一系列關於預防自殺的研究,並倡議基於實證的自殺防治策略。其中,公衛學院對於禁用劇毒農藥巴拉刈的呼籲,農委會已從2018年2月開始階段性實施,並於2020年2月全面禁用,公衛學院於今年(2022)發表了禁用巴拉刈後自殺率下降的成效研究。

 

由張書森老師團隊發表的一系列研究,提供了支持禁用巴拉刈政策的實證基礎,近期發表的研究更證實臺灣在禁用政策實施後,巴拉刈與整體農藥自殺死亡率都有下降。

 

全世界每年約有70萬人死於自殺,超過因他殺或戰爭而死亡的人數。臺灣在2020年有3,656人自殺身亡,是第11大死因。自殺在全球與臺灣都是重大的公共衛生與社會議題,是心理不健康最嚴重的後果,也對家庭與社會造成沈重打擊。

 

自殺的原因是多重而複雜的,張書森老師團隊從多層次、跨領域的方式,從公共衛生與群體健康的角度,試圖找出影響群體自殺風險的因素與介入標的,以協助擬定預防自殺與減少自殺率的策略。研究團隊特別針對危險自殺工具的限制,包括移除劇毒農藥等,發表一系列研究,支持禁用劇毒農藥可以提升社區環境的整體安全,減少農藥自殺企圖的致死率和死亡率。

 

張書森老師的團隊發現,在臺灣農藥中毒曾是第三常用的自殺方式,每年約有450-500人因服用農藥自殺身亡[1],主要是在農業人口密度高的地區[2]。不少農藥自殺企圖是在衝動下發生,例如在人際衝突後,或是因為精神疾病導致一時絕望悲觀而發生服用農藥行為[3]。如果剛好使用的是致死率高的劇毒農藥,即使在危機過去後轉念求生,仍會不幸造成死亡。張書森老師參與的跨國研究也發現,農藥中毒在全世界每年造成11-17萬人自殺死亡,是全球最常見的自殺方式之一[4]。

 

在臺灣,張書森老師的團隊發現近30年農藥自殺率呈下降趨勢,最可能與農業人口減少有關[1]。但是最常導致自殺身亡的劇毒除草劑巴拉刈一直未被禁用,每年造成約200人死亡[5]。巴拉刈對人體有特殊毒性,致死率高達六到九成,服用少量也可能導致痛苦的死亡[6]。

 

張老師團隊與韓國、斯里蘭卡及英國學者合作,研究禁用巴拉刈對減少自殺的成效。韓國資料顯示,2012年全面禁用巴拉刈之後,隔年農藥自殺率減少近40%,每年減少約850人自殺身亡[7]。斯里蘭卡資料顯示,在2008-2011年逐步禁用巴拉刈和其它兩種劇毒殺蟲劑之後,農藥自殺率減少50%,每年自殺人數減少940人[8]。張老師團隊參與的系統性回顧研究發現,限制劇毒農藥,尤其是全面禁用之後,農藥自殺與整體自殺死亡率因此下降[9]。韓國資料的研究成果,被世界衛生組織的年度全球健康統計所引用,將韓國禁用巴拉刈列為國家推動政策使自殺率下降的成功典範[10]。

 

台大公衛學院曾於2015與2017年舉辦記者會與各界分享張老師團隊的研究成果,呼籲儘早禁用巴拉刈[11, 12](圖1)。衛福部心理與口腔健康司也曾引用張老師團隊的研究成果,支持禁用巴拉刈、採用替代農藥的政策[13]。而農委會也在2018年2月開始禁止巴拉刈的進口與製造,並於2020年2月完全禁用巴拉刈。在這個過程中,張書森老師持續投書媒體共20餘篇文章,與其它學者與專業組織如自殺防治中心一同倡議與支持禁用巴拉刈,並提出實證資料與回應相關疑慮,因此獲得臺灣精神醫學會108年度的「精神醫療社會倡議與論述獎」。

 

張老師團隊近期發表研究成果,發現巴拉刈禁用後,臺灣的農藥自殺死亡率在2019年比預期值減少37%[14],在2020年更進一步減少44%[15](圖2),同時其它方法的自殺率沒有明顯增加,為禁用巴拉刈減少自殺死亡的成效提供了佐證。此外,主要農作物的產量也沒有下降,消除了禁用農藥會損害生產力的疑慮[14, 15]。

 

台大公衛學院張書森老師團隊從公共衛生的角度研究自殺行為,根據實證倡議自殺防治策略,在政府實施相關政策後,進一步以實證資料支持政策成效,顯示自殺率確有下降,不但貢獻於臺灣的自殺防治,也對國際上的自殺預防策略有所啟發。